第一个:《伤寒论》栀子干姜汤 —— 上热下寒的 “灭火器”
适用人群:
总觉得 “上半身上火、下半身发冷” 的人:比如经常心烦睡不着、口腔溃疡反复,但腰腹、腿脚又特别怕冷,一受凉就拉肚子或白带清稀,典型的 “上热下寒” 体质。
图片
方子组成(常规剂量,仅供参考):
栀子:5~10g(清上焦热火,比如心、胃的虚火)
干姜:3~6g(温下焦寒气,比如脾、肾的虚寒)
用法:
两味药加水 500ml,浸泡 20 分钟后大火烧开,转小火煮 20 分钟,取汁分 2 次温服(早晚各 1 次),一般 3~5 副就能缓解。
原理:
栀子清上焦的虚火,干姜温下焦的寒气,一清一温,刚好调和 “上热下寒” 的矛盾,比单纯吃去火或暖胃的药更对症。
第二个:《朱氏集验方》陈皮当归方 —— 血虚气滞的 “调理剂”
适用人群:
气血不足又带点瘀堵的人:比如手脚经常麻木、偶尔抽筋,看东西模糊干涩;女性月经不准时、量少色淡,平时面色萎黄没气色,甚至头发早白、干枯无光泽,都是 “血虚 + 气滞” 的信号。
图片
方子组成(常规剂量,仅供参考):
陈皮:6~10g(理气化痰,避免补血药太滋腻)
当归:6~15g(补血活血,当归身偏补血,当归尾偏活血,日常调理用全当归即可)
用法:
陈皮泡软后刮去白瓤(减少燥性),和当归一起加水煮 30 分钟,煮好后可以加少量红糖调味,每天 1 副,连喝 7~10 天,气血不足的症状会明显改善。
原理:
当归是 “补血第一药”,但单纯补血容易堵气机,加一味陈皮理气,既能让血补得进去,又不会让人觉得腹胀、没胃口,特别适合日常调理。
第三个:《伤寒论》芍药甘草汤 —— 全身痉挛痛的 “止痛药”
适用人群:
经常莫名 “抽筋痛” 的人:比如头痛、脖子僵硬痛、肩膀酸痛,还有腰痛、屁股痛、腿疼,尤其是那种 “一抽一抽” 的痉挛痛,比如小腿抽筋、痛经时的腹部抽痛,都能用它缓解。
图片
方子组成(常规剂量,仅供参考):
白芍:10~15g(柔肝缓急,缓解肌肉痉挛)
炙甘草:5~10g(补中益气,调和药性,增强止痛效果)
用法:
两味药加水煮 25 分钟,取汁温服,疼痛发作时喝 1 副,平时也可以每周喝 2~3 副预防。注意这里用 “白芍”(偏滋阴止痛),不是 “赤芍”(偏清热凉血),别买错了。
原理:
白芍和炙甘草搭配,能 “柔肝化阴、缓急止痛”,简单说就是放松紧张的肌肉和神经,对各种 “痉挛性疼痛” 特别管用,很多老中医都用来治颈肩腰腿痛。
最后 3 个重要提醒,别忽略!
剂量只是参考:每个人体质不同(比如小孩、孕妇、老人,或有基础病的人),剂量需要调整,建议先咨询当地中医,辨证后再用;
不替代处方药:这些方子针对 “小毛病”,如果症状持续超过 1 周,或疼痛、不适加重,一定要及时去医院;
储存有讲究:栀子、干姜、陈皮、当归、白芍、炙甘草都是常用药材,药店能买到,买后放阴凉干燥处,别受潮发霉。
老祖宗的智慧,从来不是 “神药”,而是 “对症”—— 把这些便宜又实用的方子存好,自己或家人有小毛病时,多一个安全的选择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怎么玩杠杆,前海巨港配资,天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