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隔三年,中俄贸易额首度出现下滑。中俄关系,亮起了红灯?稳坐泰山的普京,这次终于也急了。为期四天的访华行程里,至少得跟中方推心置腹地谈一次。
早在上个月,俄罗斯总统办公室就公布了普京自8月底到9月初,为期四天的访华行程。
彼时,身为总统“亲信”的克宫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曾亲口表明,普京此番访华,是为了中俄元首单独会晤、参加上合组织峰会以及观礼9.3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这三件大事。
然而,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,除了上述既定流程之外,事关中俄贸易,双方恐怕还有要事相商。
事情是这样的。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过去三年间飞速增长的中俄贸易总额,出现了降温的迹象。
统计显示2025年1-7月,中俄双边贸易总额仅有1258亿美元,同比往年,出现了超过8%的降幅。
这一数据,很快得到俄罗斯方面的确认。其贸工部长阿里哈诺夫在公开场合无不担忧的发布“预警”称,进入2025年以来,中方几乎在所有关键领域的原料采购上,减少了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。
其中最具代表性的,莫过于中方对战略资源购买量的减少。
数据统计显示,在2025年的前7个月里,中方从俄罗斯购买的油、气、煤炭资源,分别出现了9—13%不等的回落。
对于国民经济极度依赖战略资源出口,而且在近些年因为美西方国家的联合封锁而“痛失”大量买家的俄罗斯来讲,这肯定不是个好消息。
再加上俄乌仍陷战争泥潭,光是每天的基础军费开销都不容小觑。
在上述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中俄贸易对俄罗斯的重要性一路水涨船高,堪称俄罗斯经济的救命稻草。故而如今中俄贸易格局生变,普京亲至北京聊一聊,倒也不足为奇。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中俄贸易总额,尤其是战略资源进口份额回落的原因,并不像一些美西方媒体为了趁机挑拨中俄关系而渲染的那样,是因为两国关系亮起了红灯。而是因为中方在能源战略布局上的调整。
一方面,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,中方在新能源领域的深耕,取得了累累硕果。
“风光水火储一体化”能源开发、利用模式持续发展,风能、太阳能、水能、火电工程持续推进,极大降低了现阶段中方能源进口的需求。
另一方面,中方在能源安全领域继续奉行“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”的关键原则,开始从“全球一盘棋”战略布局里收获成效。
纵观世界,我们在能源进口领域的合作伙伴,遍布中东、非洲、美洲以及东南亚。顺理成章地,从俄罗斯那边进口的战略资源,也就变少了。
当然,在中俄关系层面,我们一直是有原则和底线的。
实际上,这个“底线”一直是很明晰的。那就是中俄之间的合作,不能损害中方利益。从这个角度看,中方减少俄油、气进口不仅理所应当,而且无可指摘。
总得来说,普京这次亲赴北京与我们谈贸易,谈合作,纵然显现出诚意拉满的姿态,但我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。
既定能源安全战略,不会随着中俄经贸合作的格局变化而动摇,这是肯定的。
不过正所谓世事无绝对,国与国之间的交往,毕竟利益先行。倘若在这即将到来的高层会晤里,俄方可以在远东合作与开发、共建北极航道、农产品进出口等中俄关键合作项目向我们拿出更多诚意。那么,从俄罗斯多进口一点战略资源以解普京的燃眉之急,也不失为一个利大于弊的选择。
股票怎么玩杠杆,前海巨港配资,天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