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1、胆道蛔虫。一贯煎加减。
丁某某,女,30余,住外科25床。住院号:2453。1975年10月2日一诊:右上腹疼2天入院,治疗2天未止痛,邀中医会诊:现症右上腹疼、有压疼,阵发性加剧,时呕吐,但不甚,胃中灼热,口干少饮。
诊见:营养一般,面色青黄,舌红绛无苔,脉细弦数,胃脘及右上腹均有压疼。
辨证:胃中灼热,口干少饮,舌红绛无苔,脉细弦数此胃阴虚;面色青黄,脉细弦为肝阴虚与郁;右上腹疼、阵发性加剧乃蛔虫在胆管蠕动所致。
治则:养阴舒肝,利胆驱蛔。
处方:麦冬12克、沙参 12克、川楝子15克、枸杞子9克、当归9克、生地15克、白芍21克、甘草6克、栀子9克、郁金15克、乌梅30克,槟榔15克、青皮9克、牡蛎30克。
2剂试之,水煎服。
10月4日二诊:药后腹疼止,胃中仍灼热。
处理:上方去后4味。继服3剂巩固疗效。告愈。
42、急性肾炎。镇肝熄风汤加减。
万某某,女,40岁,住莒县后营街。1973年9月某日初诊:头晕头疼,全身酸痛无力,全身轻度浮肿,小便混浊3天。
诊见:营养良好,轻度浮肿,舌绛剥无苔,脉沉弦而细。
尿液检查:蛋白(++)红细胞(+) 白细胞(+)草酸钙管型(+),血压150/90mmhg.
处方:白芍15克、天门冬12克、牛膝15克、龙骨15克、牡蛎15克、代赭石30克、玄参21克、川楝子12克、珍珠母15克、甘草6克、山萸肉12克、山药15克、滑石18克、木通9克、金钱草15克。
6剂,水煎服。
二诊:服药后头晕、浮肿明显减轻。
诊见:舌质红,无苔;脉沉细。尿检:红细胞(少许),余(—)
处理:上方加仙鹤草15克。继服4剂。
三诊:药后诸症消失,尿液检查:正常。血压120/80mmhg。
处理:继服3剂巩固疗效,后无复发。
43、急性肾炎,愈而复发。镇肝熄风汤加减。
王某某,男,30余。莒县某中学教师。1974年4月28日一诊:1年半以前去费县学习期间患病,在费县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肾炎,当时基本治愈,半年后复发,治疗至今1年余未愈,现在轻度浮肿,时常腰疼头晕,有时心悸。
诊见:身体好,精神可,面色青黄,舌质老红,少苔。脉弦滑。
尿检:蛋白++,粒管型+,白细胞少许,上皮细胞少许。
治则:平肝潜阳利水。
处方:白芍15克、天冬12克、牛膝20克、龙骨15克、牡蛎15克、代赭石30克、川楝子15克、石决明20克、茵陈15克、滑石18克、木通9克、山药20克、仙鹤草15克。
12剂, 水煎服。
5月10日二诊:药后症状基本消失,唯感觉有时心悸,睡眠欠佳。
处理:(1)、上方继服3剂巩固疗效。(2)、给天王补心丹3合。
3个月后邂逅,心悸已消失,尿液检查3次,均正常。
按语:他用该方治疗急性肾炎数十例之多,复发者罕见。
44、急性肾炎。镇肝熄风汤加减。
李某之妻,莒县城关镇某大队。1975年9月8日初诊。一周前患感冒咽喉肿疼,继发全身浮肿3天,小便黄浊,全身酸懒无力。
诊见:面目一身俱肿,按之没指,面色黄垢,舌老红苔薄腻,脉沉弦,血压150/92mmHg,尿常规:蛋白(+++),红细胞(++),颗粒管型(+),上皮细胞(++),白细胞(++)。
西医诊断:急性肾小球肾炎。
辨证:脉弦,血压高为肝阳上亢。治宜平肝潜阳,利尿止血。
处方:1)生白芍20克、 天冬12克、 怀牛膝20克、 龙骨20克、 牡蛎20克、 代赭石30克、 玄参25克 、川楝子9克、石决明20克、 滑石30克、 木通10克 、山药25克、 地榆30克 、仙鹤草20克、连翘30克、 土茯苓30克、 小蓟50克。
6剂,水煎服。
2)双氢克尿噻25毫克,日服3次,连服3日。
9月14日二诊:6天后浮肿全消,身无不适。
诊见:舌红苔薄白,脉稍弦。血压122/80mmHg,尿常规:上皮细胞(+),白细胞(+)余(—)。
处理:原方继服3剂。
9月17日三诊:身无不适,舌苔脉象正常,尿常规:又见红细胞少许,上皮细胞(+),白细胞(+)。
处理:原方继服6剂,停药观察,每周查尿常规检查1次,连查3次均正常,追访至今无复发。
45、慢性肾炎?(浮肿)真武汤加减。
孙某某,女,61岁,莒县城阳镇某庄。2012年9月14日初诊:因足及小腿肿及尿检有蛋白3月余来诊。一周前查体。心肺等基本正常,尿液、血液检查结果如下:
尿液检查:蛋白(++),白细胞(++),尿比重>1.030。
血液(肾功):血钾↓3.22(正常值3.5-5.3),磷↑1.48(正常值:0.9-1.34), 肌酐↓61.7(正常值62-115),总蛋白↑82.2(正常值60-80), 球蛋白↑37.4(正常值20-35)。
现在症状:近来几天小便时脐部疼,憋着尿时亦疼,受凉后小腹痛(某医认为是膀胱炎,输液治疗后好转),一周前感冒而咽喉疼及口唇疮、舌疮,经输液治疗,自述有抗菌消炎+激素,其它不详,脐腹疼减轻,而睡眠不佳。
素有鼻炎史、高血压史及血脂高,晚饭吃稍多则胃脘痞满不适。常夜间睡醒后头痛(可能与鼻炎有关)。
诊见:舌质老红,苔厚腻微黄。脉寸弦,关、尺弱。
今天尿液检查:蛋白(+-),尿微量蛋白:106(正常值20以内)
治则:温肾利水,清热解毒。
处方:(1)颗粒剂,折合中药饮片量。茯苓20克、 白术20克、 白芍20克 、附子9克 、瞿麦20克 、石苇20克、 大腹皮20克、 玄参20克、 牛膝20克 、蒲公英30克、 连翘20克、 土茯苓20克、 蝉蜕6克 、补骨脂10克、 淫羊藿20克、 枸杞子20克。 开水冲,分2次,早晚饭后服。
方解:(略)
(2)芩连片3片,日3次,饭后服。(因舌苔黄及上焦有热致口疮)。
10月7日二诊:药后自我感觉好,未来就诊,自己按方购药服21剂,浮肿锐减,夜尿减少,唯有时少腹疼。
诊见:舌质老红,苔薄白干。脉弦,关、尺弱。
处理:上方加川楝子10克。服11 剂。
10月19日三诊:两小腿及足仍有轻微浮肿,劳累时有轻微腰疼,有时小腹有胀感。
诊见:舌质老红稍胖,苔腻干黄。脉沉弦,两尺弱。
尿液检查:蛋白(-),余(无异常)尿微量蛋白:12(正常值20以内)
处理:(1)原方加乌药10克 、杜仲10克、 续断20克。 继服 5剂巩固疗效。
(2)芩连片1合,清火治舌苔黄。
(3)至灵胶囊2盒(冬虫草制剂)保肾,以巩固疗效,至今无复发。
46、慢性肾炎。真武汤加减。
宋某某,男,47岁,现住莒县官庄。2009年10月15日一诊 :(在黑龙江省工作。于1983年10月15日:在黑龙江省某大医院:确诊为慢性肾炎)。现在感觉头晕,嗜睡,四肢无力,耳鸣。眼睑与下肢中度浮肿。查尿:蛋白(++),红细胞(+)白细胞(++)
诊见:舌质淡,苔少黄,脉弦滑。
处方:茯苓20克、茯苓皮20克、白术18克、白芍20克、附子12克、姜皮10克、山药20克、怀牛膝15克、淫羊藿15克、补固脂15克、枸杞子15克、石苇20克。
12剂,水煎服。
10月28日再诊:浮肿全消。尿检:尿蛋白(+–)。后代方回黑龙江服药10余剂后,尿检正常。
后记:该人于2010年1月8日患感冒,不发热,以咽喉部及胸部不利,咳嗽痰多,服头孢氨苄4天,效不著改用阿莫西林5天。诸症减轻。唯仍痰多咳嗽,至1月30日出现上眼睑浮肿,日甚一日,5天后下眼皮亦肿,查小便:尿蛋白(+–)余(—)。服六味地黄汤合五皮饮加减6剂,无显效,除浮肿外,有腰疼腿酸。
诊见:舌质红,苔薄黄腻,脉缓滑,尺无力。
处方:茯苓20克、 白术20克、 白芍20克 、附子9克 、瞿麦20克 、石苇20克、 大腹皮20克、 玄参20克、 牛膝20克 、蒲公英30克、 连翘20克、 土茯苓20克、 蝉蜕6克 、瞿麦15克、 淫羊藿20克、 枸杞子20克。 2剂,水煎服。
药后浮肿全消,尿液检查:正常。继服2剂巩固疗效。随访再未复发。
47、肾炎蛋白尿。验方。
朱某某,男,22岁,浮来乡谋庄。1992年1月2日诊:确诊为肾炎蛋白尿。尿检:蛋白(++)白细胞(+)
诊见:面色黄白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弱。
处方:某医经验方,用于脾肾虚者。黄芪30克、党参20克、茯苓30克、猪苓20克、大腹皮20克、橘红10克、蒲公英30克、大曲15克、蝉蜕10克、山药20克、菟丝子20克、坤草30克、女贞子15克、砂仁6克、连翘30克、瞿麦20克、石苇15克。3剂。
按语:服3付时无不良反应,再服9剂后尿检:蛋白消失。一切正常,至今无复发,特记之。
48、肾盂肾炎。八正散加减。
王某某,女,36岁。莒县某某乡供销社。1974年2月21日一诊:患病半年之久,初起尿频、尿急、尿痛,治疗就好转,经常反复发作,伴白带多且黄。现在腰腿酸痛,小便黄微疼。
尿常规检查从未正常。现在尿检:蛋白++,脓球++,红细胞+,白细胞++。
前天去沂水中心医院做尿培养:确定为:绿脓杆菌所致。
诊见:身体稍胖,营养好,面色正常,舌质老红,苔腻微黄;脉沉弦。
诊断:肾盂肾炎
处方:木通9克、车前子12克、萹蓄15克、石伟12克、栀子炭9克、金钱草15克、山药21克、白头翁18克、地丁15克、连翘31克、秦艽21克、玄参15克、茯苓15克、甘草6克。 6剂, 水煎服。
2月28日二诊:药后腰腿疼减轻,小便感觉正常。
处理:原方继服6剂。
3月6日三诊:药后症状基本消失,小便感觉无异常,尿常规检查:正常。
49、遗尿(尿床)桑飘散加减。
杨某某,女,16岁。城阳镇某某子村。1996年6月18日一诊:遗尿8年。自8岁时遗尿,几乎每夜均尿床。
诊见: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。
处方:苍术15克、黄柏7克、萆薢15克、益智仁15克、乌药10克、小茴香8克、菖蒲12克、远志8克、郁金15克、桑螵蛸30克、琥珀4克(冲)山羊角2个(自备)(每个取尖部2--3寸,用火烧后,很容易砸碎,先煎)为引。 3剂后锐减,6剂告愈,无复发。
50、遗尿6年。桑飘散加减。
周某某,女,8岁。碁山乡。于2010年1月17日诊:几乎每夜都尿床已经6年,夜间常叫之不醒,近来饮食减少,余无不适。
诊见:面色红润,舌质嫩红苔少,脉滑稍数。
处方:党参10克、甘草10克、山药20克、乌药5克、菖蒲5克、茯苓12克、龟板12克、桑螵蛸15克、龙骨15克、益智仁10克、山羊角2个为引(每个取约6厘米,先煎半小时) 3剂。水煎服。
1月21日:药后夜间有尿即能醒来,已不尿床。原方继服3剂,随访无复发。
按语:(略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怎么玩杠杆,前海巨港配资,天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